【守“沪”有我 软件中心抗疫专报】 精益求精,共克疫情 ——记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疫情期间创新工作案例

  疫情让上海众多小区、企事业单位按下了“暂缓键”,上海软件中心也迅速进入了防疫模式。然而疫情所带来的“慢”没有阻挡上海软件中心人工智能治理团队的工作热情,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的团队成员不约而同地“动”了起来,克服居家工作带来的不便,共同研究人工智能治理的技术、应用和标准。

  一、紧密配合、共克难关,推动自动驾驶测试业务落地

  自动驾驶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热门领域,也是上海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然而自动驾驶系统也面临着可靠性、鲁棒性、安全性等问题。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今年与上海汽检、上海交大等单位合作,共同研究自动驾驶测试技术与应用落地,并且将自动驾驶测试作为未来长期研究布局的业务领域。在目前严峻的疫情条件下,团队面临新购入的高性能主机无法配送、无法连接计算服务器、模型训练算力不足等问题。但团队成员团结一心,沉着应对,统筹安排项目进度,利用居家办公的时间,王瑞云负责研读论文,马泽宇负责算法实现,实习生负责标注数据,并且团队制定了统一的数据标注规范,更快地提升标注效率与效果。团队在线上远程沟通,在数据和方法论层面不断精进,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同时,团队成员们主动报名参加了两项与项目相关的全球性和全国性人工智能算法竞赛,一方面可以进行成果的相互转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充数据量。不论身在哪里,团队一心想着科研项目,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共同攻关,推动科研和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精益求精、敢为人先,提出人工智能治理“上海方案”

  在标准方面,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也没有因为疫情而减缓标准制定的工作。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团队根据多年对人工智能安全性、可靠性的研究,提出了《人工智能系统生命周期治理指南》的上海市地方标准提案。该标准有望弥补了当前国际与国内缺乏标准化、可落地的人工智能治理标准的现状。标准总结了人工智能系统治理、评估和管控方法,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上海方案”,有助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为了该提案能够顺利获批,人工智能治理研究所执行所长陈敏刚博士与技术骨干陈文捷放弃了周末休息,研究目前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和学术论文,与依图、公安三所等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加班加点完成了指南的初稿。随后团队与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于周末晚间连夜开会讨论标准申请事宜,为该标准项目的顺利立项竭尽全力。


  三、刻苦钻研、乐于分享,不断提高团队技术水平

  人工智能治理团队以测评服务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疫情期间也不忘刻苦钻研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发展,并且充分发扬劳模精神,坚持开展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分享交流,帮助大家共同学习,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

  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准备技术分享讲义,通过在线会议、线上资料共享的方式,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团队负责人陈敏刚为大家分享了上海交大张拳石教授的讲座“深度学习可解释理论”;陈文捷为大家分享了“自动驾驶系统的测试技术”等人工智能最新测评技术;马泽宇为大家分享了“神经网络的对抗攻击与防御”、“神经网络的多任务学习”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胡瑞、丁敏捷、王瑞云也积极为大家分享“人工智能推进数学直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展”、“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前沿领域论文。

通过定期的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分享交流,不但提高了团队成员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报告水平,而且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