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件中心简报2016年第12期

释放智囊·桥梁·平台能力

推进上海大数据成果转化

2016年12月27日,由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大数据联盟共同主办的“大数据成果转化推进会”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张江基地成功举办。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石谦、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周曦民、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宗宇伟、上海市科委高新处副处长肖菁、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大数据发展处)副处长崔艳春以及近40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吴俊伟主持会议。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及市委政府关于大数据产业发展及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政策意见,促进大数据成果转化应用。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石谦在致辞中指出,在大数据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和社会共识的当下,研究推进大数据成果转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成果转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所谓“死亡之谷”一说,大数据应用价值挖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难+新”就更需要我们打开思路、凝练共识、高效协同、积极探索,用多个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进步。

会上,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签订了创新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双方将合力加强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整合,借助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基础设施的力量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软件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积极推进合作成果转化应用,更好地支撑上海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发展。


“上海软件园服务联盟”研讨会顺利举办

——暨服务提供商专委会成立

2016年12月2日,“上海软件园服务联盟”研讨会在上海科技创业中心顺利举办。会议吸引了大批园区特色服务提供商代表参加。

上海软件园现有30余家园区成员单位,园区注册企业近万家,致力于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发展以及新兴软件服务业的培育。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和园区企业,上海软件园联合上海全服投资、经云信息、杜特咨询、济中节能等数十家特色企业共同组建上海软件园服务联盟园区——服务提供商专委会。

 

上海软件中心作为上海软件园的管理支撑单位,依托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专业技术培训、数据中心资源共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大数据资源共享等产业共性技术服务,有效支撑上海软件园区基地和服务机构联盟,促进园区及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上海软件园将继续扮演桥梁角色,实现软件园与软件园之间、软件园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有无,为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开拓渠道,进而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信息技术 软件资产管理 标识规范》等标准征求意见会顺利召开

2016年12月13日,在国家工信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的指导下,软件资产管理标准工作组在上海组织召开各领域专家征求意见会。本次会议由标准牵头单位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承办。来自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科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市国有资产信息中心等多位信息领域专家及行业用户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主要就软件资产管理标准的——《信息技术 软件资产管理 标识规范》和《信息技术 软件资产管理 许可证管理》征求信息领域专家及行业用户的意见。会议期间,标准工作组介绍了该标准内容的相关情况,同时就标准制定背景目的、核心内容等做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就标准中文字表述的规范性、具体条款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讨,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在后续工作中,标准工作组将根据本次收集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做好两项标准的修订、完善以及标准未来的验证推广及应用。希望通过该项工作探索出标准应用推广的有效模式和机制。


“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 培训会顺利举办

2016年12月21日,“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培训会在长宁区质监局顺利举办。会议吸引了大批本市质监局的领导和基层干部参与,明确了“上海市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系统”的建设意义。

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庄自胜首先致欢迎辞,并聚焦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在座参会人员探讨如何培养公众参与监督等现实问题。

上海市质监局业务受理中心陈晖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构建环境、主要功能和建设概况,展示了监测工作理念,普及了质量安全知识,对各监测点更好地开展工作有指导意义。

上海软件中心李雪凝进一步就数据采集、信息管理、信息中心和数据分析这四大“系统”核心功能,作具体的功能讲解和操作示范。帮助监管人员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和使用方法,保证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和上报,实现更快速地获取质量信息,更高效地发现质量问题,保证整个信息系统可以健康、稳定的运行。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上海软件中心和上海市质监局的共同配合。未来双方也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集结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产品安全管理的建设工作中去,共同打造质量社会共治的格局。


“区块链与协同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年12月21日,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协同与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上海软件中心、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功联合举办了“区块链与协同技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邀请了绿地金控集团金融科技负责人庞引明博士,复旦、华师大等多家高校的20余名协同专委会专家参加研讨,围绕如何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促进上海协同与信息服务的学术研究及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上海软件中心副主任张绍华博士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发言,希望围绕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发展,促进上海协同与信息服务的学术研究及应用展开探讨。上海软件中心作为产学研结合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和探讨,能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协同专委会的产学研对接与合作。

庞引明博士作为领域专家,就区块链、FINTECH与协同处理进行了主题演讲。从区块链的概念、技术特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以及FINTECH的投资分布、发展趋势和重点应用领域进行介绍,并延伸至区块链的协同性问题,阐述了区块链与协同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介绍了其区块链相关的研究项目,希望为协同专委会的学术研究提供资源。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验收会成功举办

2016年12月27日,受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主持召开了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科研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专家验收会。与会专家听取了上海软件中心项目组的项目汇报,审阅了项目组提供的验收材料,质询项目成果并宣读验收意见。

上海软件中心在该项目中建立了一套产品质量风险评估系统,能根据各类产品伤害、缺陷、投诉等历史信息,提炼与质量有关的关键词,建立不同类别的关键词库,并根据产品属性、缺陷特性、质量问题类型、发生频率等,建立评价潜在产品风险的指标体系。实现了对产品质量风险等级的评估,提高了产品质量风向管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验收专家组经充分讨论,一致同意该项目并通过验收。

此次验收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产品质量大数据研究应用建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更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企业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了有效依据。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成功验收

近日,上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重大战略项目技术路线图研究”通过验收。作为子课题之一的“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路线图研究”获得专家认可。经过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该研究主题鲜明、思路清晰、体系完备、方法合理、资料详实,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出席此次评审会的有市科委研究处、基地处、社发处、高新处、生药处、基础处、计划处的相关领导,以及本次路线图研究相关的21个子课题组的负责人和成员。

该课题以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软件园联盟、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渠道为载体开展调研,从大数据战略发展研究、大数据技术提升工程发展路线、大数据资源储备和数据交易发展途径、大数据产业环境营造方式、大数据应用工程的实施路径、规划大数据人才工程发展措施等六个大数据相关领域深入研究。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路线图研究”作为20项重大科技创新战略任务之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对于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基础工程的实施意见,力争服务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通过课题研究,规划了上海在大数据资源储备、大数据技术和产品、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人才等方面的实施路径,最终形成大数据技术研发高地、大数据资源储备中心和大数据产业集群,汇聚数据交易能力和大数据人才,为数据产业形成和发展路线奠定基础。同时,该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力。


“大数据在本市政府决策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成功验收

近日,“大数据在本市政府决策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成功验收,获得了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高度认可。该项目从基础设施保障、大数据治理、数据标准化等维度提出了上海政府决策大数据应用的举措和建议。

上海软件中心联合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高校等产学研机构,以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软件园联盟、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渠道为载体,开展深入调研。当前,上海政府决策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存在相关规划落地实施有待加强、数据标准化落地缺乏抓手、相应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该课题以上海市大数据特点分析为基础,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相应的协同共享策略。针对不同的决策需求,从治理视角提出不同的应用模式,包括公共服务模式、数据开放模式、风险控制模式。

该课题提出建设统一共享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发掘数据共享开放价值、实施大数据治理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开展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研究与应用、推进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项目成果进一步激发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实施动力,有力支撑政府决策“智能”化,解决政府决策大数据共享困境,提升政府决策和服务的效率。在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高政府服务、监管、协同能力,增强政府决策科学性及前瞻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