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件中心简报2016年第7期

上海软件中心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党员大会


为了庆祝建党95周年,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年7月8日下午,软件中心党总支举办了庆祝建党95周年党员大会。软件中心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张绍华主持会议,软件中心全体党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始,由软件中心副主任曹宇领誓,全体党员面对着鲜红的党旗,肃穆站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共产党员的先锋意识,是对党的观念教育的体现,是对党作出的庄严承渃,同时也是党员必须终身遵守的行为准则,党员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宣誓仪式结束后,软件中心党总支书记张若文对上海软件中心2016年上半年的党建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并希望全体党员以此次党员大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继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立足新起点,适应新形势,坚定信仰,保持本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有力的创新举措、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五好五带头”党内主题实践活动,为科创中心建设和中心事业的发展奉献力量。

 

接下来党总支举行了“我的成长故事”交流分享会。上海市科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纪婷婷以“不忘初心,坚持做一名好党员”为主题从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加强能力锻炼,扎实做好企业服务与成果转化工作;专注创新和科研攻关,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党工团各项活动,认真完成支部工作等四个方面交流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和先进事迹。上科院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胡芸从支部思想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支部班子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第三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经验和特色。最后分别来自第一支部、第二支部、第五支部的党员代表阎政、王倩、沈颖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切身体会就“入党那一天”的感受做了交流分享。

大会尾声,软件中心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张绍华对本次党员大会作了总结并谈了自己的体会。张绍华副主任回顾了软件中心建设发展的历程,对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望,并希望以上海建设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为契机,认真做好中心“十三五”规划布局,将党建工作、文化创新、职工发展结合起来。全体党员要更加坚定信念和信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立足岗位,发挥自身专业技能特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为中心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党员大会中重温入党誓词和“我的成长故事”交流分享是软件中心党总支“六个一”活动中的两项主要内容。本次党员大会的召开,让全体党员们又一次接受了思想上的洗礼,更加坚定心中的信仰。通过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下半年,中心党总支将依靠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共同为中心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践行“两学一做”  结对帮扶献爱心

——上海软件中心继续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软件中心党总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落实“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践行“两学一做”,2016年7月28日下午,软件中心党总支书记张若文带队,继续开展走访周浦镇北庄村资助困难学生,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中心副主任蔡立志、部分党支部书记参加了此次活动。

张若文书记代表中心向北庄村赠送了2016年的2 万元资助款,并将软件中心“党员一日捐”的款项送达资助的3名困难家庭学生。受资助的学生及其家长,就中心党员7年来对其的捐助表示了感谢,学生们表示以后将努力学习,做社会的有用之才。同时张若文书记详细了解了北庄村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就帮扶结对工作与北庄村的村委干部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张书记希望中心与北庄村今后要开展更多实质性的结对活动,进一步深化推进结对帮扶工作。

软件中心本着“团结互助、增进友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求实创新、科技帮扶”的宗旨,不断推进城乡“结对帮扶”工作有效开展,自2010年以来持续开展对周浦镇北庄村帮扶结对活动。这一活动是中心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心全体党员践行“两学一做”,以学促做,知行合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四讲四有”合格共产党员的体现。

 


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中国最接近民族复兴之梦的伟大时刻,回顾光辉历程,展望光明前景,率领中国共产党继续赶考,向人民再交优异答卷。

据上海科技报记者报道,7月1日当天,市科技系统就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收看中共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直播。上海软件中心党总支积极响应市科技系统的号召,组织党员开展各类学习活动,通过集体观看学习“筑梦路上”系列纪录片,让大家一起重温了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寻求希望、唤醒梦想、拥抱希望、实现梦想的光辉史诗。

上海软件中心宋俊典博士在接受上海科技报采访时说,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对科研工作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符合做科研的客观规律和实际。“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科研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效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继续前进”就是说明科研永无止境,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将研究成果在企业中进行试制、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在持续的创新中前行,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佳的诠释。作为党员,要在开展技术研究的同时,更重视各行业领域的应用示范、规模化应用和推广,做好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排头兵。

作为奋斗在科学突破最前沿的科研人员,上海软件中心的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上海软件中心与上海城投原水青草沙原水厂开展交流会议


近日,上海城投原水青草沙原水厂贾建明厂长一行来我中心开展交流活动。交流会由上海软件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振宇主持。

上海城投原水青草沙原水厂介绍了原水厂业务及概况,展示了电气设备健康状况评估系统等10余项案例,旨在通过升级传统管理,以信息化助力设备现代化管理。重点实验室介绍了实验室的业务概况,并介绍了软件工程和软件质量的重要性。软件工程的核心在于如何开发,保证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合理设计和规范开发过程。通过面向甲方用户,把用户需求转化为技术需求;再来解决具体的需求,保证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的一致性;第三是关注功能、也关注性能,达到所需的技术需求。实验室除了以上业务之外,也提供信息化咨询、信息规划等业务,旨在打造信息功能和服务的相关接口。以信息化为基础,把知识反馈于客户,为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上海城投原水青草沙原水厂贾建明厂长针对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对企业的支撑进行了肯定,认为虽然彼此的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是通过学习,能为技术开发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更广泛的思路,管理方法也能得到提升。贾厂长和蔡主任还就软件开发所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本次交流会议达成一致意见,中心将协助原水厂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软件开发方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各家优势,共同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陈雨亭副教授做客上海软件中心开展讲座


2016年7月4日下午,上海软件中心特邀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雨亭副教授进行最新学术成果交流,针对陈教授在论文“Coverage-directed differential testing of JVM implementations”中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软件中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振宇主持,并代表实验室全员对陈雨亭副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陈雨亭教授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7年3月在日本法政大学情报科学研究科博士毕业,2003年及2000年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分别获得硕士、学士学位。2007.4-2008.2曾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计算机系担任访问学者,并从事美国宇航局NASA的软件安全性测试项目的研究。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软件工程,特别是软件测试、软件分析、软件审阅、软件安全及形式化工程方法,并曾在国际会议与期刊上发表过20多篇论文。陈教授为多个国际会议与重要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软件学报等)从事论文评审工作,并曾担任ICFEM、SSIRI、APSEC、QSIC等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陈雨亭教授首先介绍了在JAVA虚拟机测试过程中引入“classfuzz”以便于预测测试结果并利用模糊测试的方法发现JAVA虚拟机所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了通过对class文件进行变种(Mutating classfiles)、选择有代表性的变种算子进行JAVA虚拟机的差异性测试(Differentially testing JVMs ),来暴露JAVA虚拟机所存在的缺陷,同时通过引入模糊(classfuzz)技术,来对不同JAVA虚拟机的差异性测试以便证实不同的JAVA虚拟机(JVM)缺陷的存在。陈教授在“Coverage-directed differential testing of JVM implementations”所提出的JAVA虚拟机测试方法为软件测试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该项课题的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又有重大的应用意义

讲座结束之后,重点实验室成员就陈雨亭副教授的讲座内容进行提问,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陈教授对大家的发言作出了认真详细的回应,并展开了热烈讨论,讲座让大家受益匪浅。


2016年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成功启动和大数据时代的创新生态论坛顺利召开


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信息化发展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下,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2016年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启动仪式暨上海市大数据创新基地揭牌仪式于2016年7月12日同济大学逸夫楼报告厅成功举办。

  

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旨在进一步激发社会各方对公共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增值利用,带动企业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以及跨界交叉的创新涌现。“城市数据,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本届SODA大赛以城市安全为主题,以来自政府和企业的开放数据为基础,以应用产品为比赛对象,面向全球征集优秀产品,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打造大数据创新生态和人才培养。

作为大数据治理专家,张绍华博士代表上海软件中心参与圆桌论坛交流。张绍华博士结合“数据治理和数据价值”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应用,提出了既要加强数据交易等“物理反应”创新的数据价值实现,更要推动数据试验场、数据银行等具有“化学反应”创新的数据价值实现;通过跨界和协同创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协同机制,共享优质资源,实现人才培养,推动大数据成果转化和价值实现。上海软件中心也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大数据成果转化和价值实现,为上海加速迈向 “大数据时代的创新生态”添砖加瓦。


平台服务高校,促进产学融合

——上海软件中心迎来新一级电力学院学生学习交流


为培养软件信息领域新兴人才,上海软件中心积极对接高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师生校外实践活动。去年暑假,上海软件中心送走了电力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级大一新生,近日,又迎来了2015级50余名学生参观学习,并听取关于大数据与云计算专业技术讲座。

活动当天,师生们早早的就抵达现场,平台部老师为了让大家对所处的环境有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上海国家现代服务业软件产业化基地的沙盘为大家做了简单介绍。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上海软件中心特别安排两位老师为同学们带来大数据与云计算、大数据与数据挖掘专业技术讲座。袁老师对大数据挖掘深有研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针对大数据技术、分类、分析等方面为同学们生动的讲解,并通过医疗伤害、空气质量等我们生活中的关注点与同学们探讨大数据挖掘的算法、技术等问题。旷老师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云计算的特点、优势以及现状。两位老师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对于相关技术从初步了解到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规划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同学们在平台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上海软件中心各个部门的服务环境,观摩了软件测试、软件研发等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以及近200平米的数据中心机房设备,了解了软件开发、软件评测、信息工程监理、数据中心等业务与设备的基础概念。让这群刚进大学的懵懂少年,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开始尝试去思考、去探究,同学们积极的与老师互动,并希望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上海软件中心是上海电力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之一。本次参观活动是上海软件中心服务高校、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具体落实。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增进了对信息技术行业的感性认知,有助于学生树立投身信息技术行业的志向,并获得宝贵的校外实践经验。


亮相2016年上海国际信息消费博览会

——打造“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创新服务理念


2016上海国际信息消费博览会于近日在沪举行,这是继去年上海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之后,上海在“互联网+”信息消费领域打造的又一盛会。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亮相本次博览会。

本届信息消费节围绕互联网与“医、食、住、行、学、娱、信、金、体”九大元素的创新融合,全面展示了代表上海一线水平的互联网领域应用和服务。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通过“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聚焦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向行业展示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产品研发、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云数据中心共享、产品测试、设计咨询”等行业服务中取得的突出成就。目前,“上海软件服务”微信公众号在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中的关注量不断上升,平台希望通过广泛的合作伙伴招募,进一步扩大和集聚服务资源,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依托单位与运营主体,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紧紧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通过“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深化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和建设工作,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推进移动互联网与传统服务模式融合发展。


 “理想杯”大学生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建模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由上海市互联网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理想杯”大学生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建模大赛落下帷幕。本次活动从2015年12月开始,经过6个月的角逐,在各位专家、领导、邀请嘉宾以及师生见证下,4支队伍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以及跨校联盟团队。四支朝气蓬勃,满怀激情的年轻团队,基于大数据,结合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激发灵感与创意,精彩的Showtime,让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在互动环节中,每个团队分享他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受、遇到的问题,专家们纷纷给出宝贵的建议。

“理想杯”是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的大数据创新与建模大赛,本次活动通过产品创意、产品设计、建模工具或可视化工具等形式,利用大数据,展示创新与创意。本次大赛邀请了政府、高校、企业和投资机构的评审专家,从作品的创新性、可行性、技术含量、交互体验、开放数据利用程度以及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等多个纬度展开评比。

在本次活动中,上海软件中心作为大数据工程中心的共建单位、上海信息技术公共服务的卓越提供者,发挥自身在大数据领域的各方面优势积极协助建模大赛的有序开展,筹划、安排相关事宜,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工作。通过此次大学生创新活动,上海软件中心希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发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关键作用,提升高校学生的技术成果转化意识,为促进上海软件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