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件中心简报2016年第6期

软中大数据研究院正式成立


2016年6月7日下午,“软中大数据研究院”成立仪式顺利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携程、浪潮、绿地集团、理想信息等产学研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成立仪式。“软中大数据研究院”由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浦江分部、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定位和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技大数据和大数据治理体系研究机构,成为国内一流的金融大数据可视化和国有资产运营决策大数据服务机构。

本次活动由软件中心副主任张绍华主持,软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宣言、上海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童维勤教授分别围绕大数据研究院的总体框架、研究方向,以及大数据的应用前景做主题发言。随后,各与会专家分别就大数据研究院未来的研究思路、推进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交流。认为研究院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应有前瞻性,但也不能脱离市场;金融、国资是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的细化、核心技术的选择、成果转化的机制等,都需要仔细考虑。

上海软件中心主任、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副总工宗宇伟做总结性发言,指出发展大数据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方向,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软中大数据研究院”要围绕大数据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前瞻性技术研发、产业服务能力等开展研究和应用服务。

软中大数据研究院由张绍华担任院长,王宣言担任执行院长,宋俊典担任副院长,并成立了软中大数据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聘请童维勤教授担任主任委员,并聘请来自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财经大学、上海证交所、国资委、绿地、携程、理想信息、浪潮等产学研用机构的近20位业界知名教授和专家担任委员。

软中大数据研究院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在秘书处的协调下,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和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开展研究,积极推进后续各项工作。



上海软件园与扬州软件园合作签约


6月15日,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扬州软件园一行6人前来八六三软件孵化器(上海)基地,参观走访上海软件园、上海软件中心,并与上海软件园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成立上海软件园-扬州分园。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正在建设占地500亩的扬州软件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作为扬州市支柱产业得到政府大力支持。未来,上海软件园拟将园区科技成果转移到扬州软件园,并通过扬州软件园辐射至长三角、长江经济带;扬州软件园将为上海软件园研发提供人才,承接上海的服务外包,双方将紧密合作、协同创新,携手共同推动园区服务和产业升级。


软件中心参加ISO/IEC JTC1/SC7 2016全会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SC7(软件和系统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oftware System Engineering)在中国苏州召开2016年全会,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蔡立志、刘振宇等5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办,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赞助。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名代表了参加本次会议,其中中国代表团包括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等7家单位的17位中国代表参会。SC7下设12个工作组、3个特别工作组及2次全会预备会议等,本次会议深入讨论了SC7已立项的34项标准,处理了各国投票意见,并依据各研究组工作成果提出了多项新工作提案计划。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代表团参与了WG6、WG26两个工作组会议,在WG6工作组会议中讨论了软件工程相关国际标准ISO/IEC 25011 Service Quality Model、ISO/IEC 25020 Measurement reference model and guide、ISO/IEC 25030 Quality requirements。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代表团向WG6工作组提交了ISO/IEC 25020的修订草案,并与各国标准专家进行讨论,会上工作组认可了ISO/IEC 25020的修订内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按照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规定,本次会议中ISO/IEC 25020由学习小组Study Group转变为正式标准修订,蔡立志主任担任本次修订项目的编辑,联合编辑包括来自韩国、日本、英国等国多位著名专家:Yun Hu (China), Yangyang Zhang (China), Vijay Krishnamoorthy (India - subject to India’s NB approval), Kenichi Sakamoto (Japan), Keumsuk Lee (South Korea), Nigel Bevan (UK)。本次ISO/IEC 25020的制修订工作是国内专家第一次牵头、并由2名中国专家作为联合编辑参与的国际标准制修订,这是中国软件工程质量度量领域的重大突破。此外,WG6工作组针对国际标准ISO/IEC 25010的修订工作成立了学习小组(Study Group),并吸收国内3名专家(其中上海软件中心2名)参与该小组工作。承担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是对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近些年来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的肯定,它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话语权,并在软件工程领域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WG26工作组会议中,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代表团向WG26工作组提交了题为“Performance Testing Standardization”的专题技术报告WG26组各国代表认为报告从性能测试的概念、类型、度量、需求模型、过程模型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性能测试,并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性能测试将成为WG26工作组29119系列标准中第6个国际标准,并建议由中国代表团牵头成立研究组进一步推进,这是我国在软件测试标准领域的又一个新的重大突破。


上海软件中心成功开展青年科技人员带教培养考核交流会


2016年6月13日和6月27日下午中心青年科技人员带教培养考核交流会在中心201会议室成功召开。中心主要党政领导、中心科技委专家、负责这两项工作推进及协助工作的相关人员以及青年科技人员带教培养学员分别参加了这两次会议。

中心青年科技人员带教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为加快软件中心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软件和信息专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并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奠定更好的人才基础及做好人才储备,为中心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开展科研项目、发展创新思想提供了科研环境和平台。2014年培养带教青年科技人员15人,2015年培养带教青年科技人员7人,2016年新增带教培养青年科技人员15人。

2014-2016年度第一批带教计划学员分别从自身带教计划期间参加的一些项目、培训、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介绍进行了总结交流。科技委专家对各汇报带教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了考核提问,并对带教导师及学员进行了考核评比。同时,对2015-2017年度第二批带教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了中期考核。在场的2016-2018年度第三批学员们也都到场感受了中心人才培养计划扎实落地的氛围。

张绍华副主任在听完各学员的汇报后指出,希望各学员能够注意如何在短时间内将重点突出,将自身目标突出,并多做总结,总结自身特点。张若文书记表示,在听过学员们的汇报后,感受到学员在个人专业技术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项目锻炼,提高了动手能力,团队精神也有所提升,这当然可离不开带教导师起到的很好作用。张书记希望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总结,不断完善带教培养计划,使其对职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起到更大地帮助。

中心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期更好地发现人才,并用好各层次人才。


大数据与云计算路线图研讨 第五站:质量大数据


2016年6月15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软件中心联合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顺利召开了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路线图第五站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以“大数据在质量监管模式创新中的探索及应用”为主题,复旦、交大、东华、通用汽车、上海电气等政产学研用各界近30位领导及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质监局综合处调研员刘刚主持。

市质标院晏绍庆总工程师分享质标院在质量大数据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了“质量发展与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该平台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产品质量监管。上海软件中心宋俊典博士分享了软件中心在质量大数据领域开展的工作基础、研究进展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各界专家现场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针对未来质量大数据战略规划等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想法和意见。多数高校表示希望有更多的数据来支撑质量领域技术研究。作为产生第一手行业数据的通用汽车、上海电气等企业也提出了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应用之间的矛盾尚待解决。

上海软件中心副主任张绍华博士介绍说,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网友发布的有关质量的文字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取出他们反映的具体问题、产品信息以及文字表述的“情感指数”。尽管单个网友发布的信息未必准确,但通过大样本采集和分析,就能逼近产品质量问题的真相。此外,网络上的图片、视频信息也能被有效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质量大数据布局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路线图”研究的组成部分,对这一产业的技术开发进行布局,将提升政府质量监管的现代化水平,造福千家万户。

作为路线图系列研讨会之一,此次第五站质量大数据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与云计算路线图” 战略规划研究,为“软中大数据研究院”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海软件中心将继续推进质量缺陷采集系统移动端的开发工作,搭建政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政府、产业和行业资源的融合发展。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