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软件中心简报2015年第5期

中心承担项目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日,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承担的项目“软件度量系列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项目率先把ISO/IEC9126标准引入国内,研制了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国家系列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制订了GB/T25000.51-2010《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 商业现货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和GB/T18491-2010《信息技术 软件测量 功能规模测量》系列标准,并结合我国应用实际,进一步自行创新研制了相关度量方法,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贯应用,为我国软件质量水平的提升和促进软件测评机构的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本项目研发的系列标准已经成为我国软件测评和软件度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软件企业、软件评测机构以本项目研制的标准为基准,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领域模型,为软件质量的横向评价和纵向发展分析提供依据,有力促进了软件质量水平的提升。

目前,全国共70多家软件测评机构全部采用了GB/T 16260-2006GB/T 25000.51-2010系列标准作为第三方软件检测机构的唯一测评标准。企业应用服务自GB/T 16260-2006标准正式发布后,累计为近5000家企业提供了软件度量和测评服务,累计完成项目近万个,为我国软件产业2013年达到3.1万亿元规模,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本项目研制的系列标准在软件产品的度量和评价中具体先导性、唯一性、示范性作用,被授予"上海市服务标准化示范点",体现了标准驱动的核心价值,为上海区域创新体系和我国软件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做出贡献。

上海软件中心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青年团队

荣获“上海市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525日,上海软件中心嵌入式系统工程中心所属的杨浦智能化产品创新中心青年团队(以下简称“杨浦创新中心”)荣获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团队负责人孔繁荣出席颁奖大会并作发言。 

杨浦创新中心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共由12名“80后”成员组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团队面向上海,辐射全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团队)提供产品试制、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服务,依托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资源优势,在嵌入式研发、工业控制、移动互联网应用、数据挖掘、互动多媒体等领域发挥自身技术专长和行业资源,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缩短从产品原型开发到产业化进程,为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协调配合各类创投资本。自2011年起累计孵化企业235家,团队实现产值1.8亿元,累计获得风险投资1.37亿元,累计实现就业2339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比114

三年来,为更好服务于科技型中小微创新企业,杨浦创新中心成员不断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共完成软件著作权5项、申请专利3项、发表论文7篇。同时,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学习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群众路线”、“中国梦”等方针政策,多名成员踊跃参加科技团工委组织的科技馆志愿服务、五角场街道组织的“一日帮”志愿服务以及无偿献血等活动,尽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服务于社会。

杨浦创新中心将在日后更进一步开拓创新,结合自身的创业服务经验,探索应用创新与产业发展间的结合点,逐步形成“研发+试制+产业+资本”四位一体应用创新体系,携手科技型创新企业共同发展。

软件中心蔡立志等人员参加ISO/IEC JTC1/SC7 2015全会


201559日至5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SC7(软件和系统工程分技术委员会,Software & System Engineering)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2015年全会,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蔡立志等人员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有200多名代表参加,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巴西、中国、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代表团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软件中心等单位的10多名代表组成。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SC7全会、SC7下属的工作组和特别工作组会议等。上海软件中心代表团重点参与了WG6工作组会议,会上根据各个国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修订软件工程相关国际标准ISO/IEC 25022 Measurement of quality in useISO/IEC 25023 Measurement of system and software product qualityISO/IEC 25024 Measurement of data quality。上海软件中心代表团积极参与、贡献的多条建议被采纳入国际标准的修订进程中。此外,代表团还就201511月由上海软件中心主办的WG6 会议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汇报,已完成该会议的网站建设。

与此同时,软件中心代表团也参与了WG26工作组会议,结合中心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在软件测试方面实践上的经验基础,向WG26工作组提交了题为“Standardization Requirement of Performance Testing”的专题技术报告。该报告从性能测试概念、性能测试类型、压力模型、相关标准、制定性能测试标准的需求等5个方面阐述了性能测试标准化的必要性,该报告引起多位与会专家的高度兴趣。代表团表示,将会继续性能测试标准化的研究,力争将实际工作成果转化为标准。

加拿大Ridha教授一行来访


2015520日,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计算与软件系Ridha Khedri教授和上海大学陈怡海副教授等一行来上海软件中心参观访问,并就三方合作交换意见,达成初步共识。

 Ridha教授为2015年上海大学国家高端外国专家,ACM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软件工程与应用杂志编委,承担了众多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者、程序委员会委员、评阅人的工作。Ridha教授一行参观并听取上海软件中心业务介绍、软件测试演示之后,为软件中心员工介绍了加拿大麦克斯特大学,并做了题为Averting Distributed Covert Channels Through Mathematics-Based Design的学术报告。

会后,上海软件中心、麦克斯特大学、上海大学就今后开展三方合作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希望通过三方交流带动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推进三方合作全面深入发展。

万众创新—上海软件中心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

2015年上海科技周活动



根据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15年科技活动周的通知》(国科发政[2015]62号)精神,以“万众创新——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主题的上海科技活动周于2015516-24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上海市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科技周免费向全市市民开放,让公众走进科学殿堂,近距离接触科研活动,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通过实地参观、电子媒体和现场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权威资质和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推动高端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

紧紧围绕上海加快建设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保持优点,坚持创新,相信下一届实验室科技周活动能更加精彩。

大爱无疆——重点实验室向西藏地震灾区捐款

201542514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境内发生里氏8.1级地震, 波及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吉隆、定日等县,其后又多次发生余震,共造成西藏27人遇难、3人失踪、860人受伤,2865户民房倒塌、38806户民房受损,242座寺庙和文物单位用房受损、其中7座倒塌,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吉隆县、定日县80%以上的房屋损毁,近14万人严重受灾。经初步统计,"4·25"尼强震造成西藏直接经济损失共计348.84亿元,间接经济损失471.17亿元。

2015428,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第三党支部组织所在部门员工为西藏自治区灾区进行了以“大灾无情,大爱无疆!”为主题的现场爱心捐款活动。募捐现场,员工慷慨解囊,为西藏自治区贡献一份绵薄之力。一时间,现场洋溢着生命的温情,一份份爱心,承载着大家对西藏同胞的点点关爱。活动结束后,第三党支部通过腾讯公益的尼泊尔西藏地震救援进行捐款,本次捐款总金额为2729.60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与第三党支部的积极倡导和重点实验室员工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