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推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创新智库”,谋划上海实现创新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2012年9月24日在软件中心召开了“数字服务业战略项目可行性研究课题组”成立会议。
会议由产研院“I(信息技术)”领域负责人宗宇伟主任主持,小组成员共10人参加了会议。经过大家讨论交流,会议明确了课题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机制。宗宇伟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设三个分方向负责人,主要涉及数字文化装备与服务业、智能交通数字服务和海洋信息装备与服务业。三个分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基础,将充分发挥产研院的“开放创新、服务产业”的理念,协同包括“科技文化融合创新行动规划小组”、“智能交通行业相关协会和联盟”、“航运信息化联盟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上海市的相关产学研用机构共同推进,课题组两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于近期完成开题报告和调研计划。
课题组的成立标志着产研院数字服务领域调研工作启动,将部署产研院智能化产品创新中心后续的研发服务内容,探索产研院和上海在数字服务业方面的战略项目方向。
2012年8月27日,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立功竞赛设备赛区、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设备监理行业协会相关专家到软件中心进行2012年上半年度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中途检查。
根据沪竞字(2012)第4号《关于开展2012年上海市重点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活动的意见》的要求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软件中心把此项活动作为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之一,围绕2项参与实施的市重点工程,制定了2012年立功竞赛活动规划,加入到全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中。
会上,软件中心张绍华副主任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标准前期工作的主要成果、最新进展以及本次会议的总体安排和计划。
本次会议吸引了很多新企业加入到IT治理标准的研制和讨论中,整个会议持续2天,会上讨论和交流氛围浓厚,大家就标准族中各个标准内容积极发表意见和想法,会议成效明显。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各个标准的统一风格,完成了《信息技术服务治理第1部分:通用要求》标准框架的初步整合,明确了标准第2部分、第3部分以及第4部分的主要框架和核心内容,为标准下一步编写和完善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软件中心参与的重点工程之一: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01号总部及研发大楼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服务项目。
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大飞机发动机项目总承制单位,负责国产大飞机“中国心”的研制。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我国大型飞机的国产化程度,形成商用航空发动机核心的自主研制能力。该闵行总部及研发中心基地的成立,将于浦东临港的中航商发总装试车中心遥相呼应,在上海建成两大民用航空发动机核心集聚区,大大提升整个上海的先进制造能力。软件中心对本项目的方案设计、施工(包括材料设备和施工安装)、试运行、系统交付等阶段的质量、进度、造价、施工安全、信息安全进行全面监理,为本项目的信息系统工程保驾护航。
软件中心参与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二:《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先期启动项目及其试点工程》之医联平台扩容与扩联项目监理服务项目。
医联平台扩容与扩联项目是市卫生局“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先期启动项目及其先期试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医联平台扩容与扩联项目,满足市级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和医联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实现医联工程在34家市级医院的全覆盖,以满足“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的建设需求。该项目涉及的专业多、技术新、要求高、任务重。软件中心针对本项目的重点、难点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监理方案和方法,从项目设计开发、实施、试运行、验收、质保等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等全方位的监理服务。
服务市重点工程项目、参加立功竞赛活动,这些内容给软件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迈出了打造创信息化领域现代服务业的“上海名牌”的重要一步。
2012年9月14日,上海大学—上海软件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仪式在上海大学举行。上海软件中心宗宇伟主任、蔡立志副主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董晓雯书记、叶飞跃副院长、吴悦副院长出席了签约仪式。
上大计算机学院董晓雯书记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成立,是对学校的高度信任,是对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的认可。上海软件中心宗宇伟主任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人才是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层次创新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海大学作为本地高等院校,更具地方特色。
上海软件中心是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上海)基地的技术支撑单位和上海市软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依托单位,为软件技术创新和软件产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从而加速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评测重点实验室作为上海软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最早开展软件评测服务的第三方评测机构之一,也是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OA标准工作组全权成员单位。对高级技术研究型人才有相当大的需求,也是高级技术研究型人才理想的培养平台。
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开发、设计和研制等工作的高级科技人才为目标。将国民教育顶端的研究生教育为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种,专业型研究生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进入企业实习,提倡产学研联合培养。在科学研究方面,围绕高可信计算与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研究方向,积极开展高性能计算、云计算技术、智能信息处理、软件形式化方法、网络与多媒体和容错计算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是上海市教委“高校网格技术E-研究院”
的主持单位。
双方通过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同时为上海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双方将以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为基础,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切实履行基地建设协议约定,规范做好各项工作,争取开拓产学研合作的新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促进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可扶持续创新能力,加强高水平基地建设,推动高技术与产业结合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2012年9月20-22日,ITSS工作组IT治理标准第三次集中会议在北京用友软件园顺利召开。会议由上海软件中心组织,张绍华副主任主持。本次会议在前两次集中会议成果的基础上,就目前IT治理各部分标准编写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的工作计划和安排等开展了交流和探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的周平副主任出席了本次会议。来自上海、北京、四川、福建等地的10多家企业的20多名专家和领导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版权所有 ©2021.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393号,沪ICP备14033306号-25